內容摘要: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中古墓志的出土進入又一個高峰期。整理和研究墓志,成為中古史研究開拓史料范圍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新出北齊和紹隆墓志、北齊元華墓志及北魏染華三墓志為例,利用墓志文字所提供的新史料,解決或接近解決一些問題,借以展示北朝墓志的重要史料價值。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中古墓志的出土進入又一個高峰期。整理
內容摘要: 北魏孝昌元年(525《元寶月墓志》[1]: 王諱寶月,字子煥,高祖孝文帝之孫,臨洮王愉之元子也……皇妣楊妃,恒農人,父次德,蘭陵太守;祖伯念,秦州刺史。嬪南陵蕭氏,齊太祖高皇帝曾孫,父子賢,齊太子詹事,平氏侯。 北魏孝昌元年(525《元寶月墓志》[1]: 王諱寶月,字子煥,高祖孝文帝之孫,臨洮王愉之元子也……皇妣楊妃,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趙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目錄前言凡例附:偽誌(包括疑偽)目錄漢馬姜墓誌(永平七年九月十日)銘文故左郎中鄧里亭侯沛國豐張盛墓記(元初二年)銘文繆宇墓誌(元嘉元年三月廿日)誌蓋銘文□通封記(延熹六年二月卅日)銘文故雁門陰館丞西河圜陽郭仲理槨銘(無年月)槨銘西河圜陽郭季妃槨銘(無年月)石槨題字三國(魏)魏故持節僕射陳郡鮑捐神坐(無年月)銘
內容摘要: 近年出土的北齊《可朱渾孝裕墓志》一合,現收藏于河南許昌民間,尚不為學界所知,其內容頗可證史補史。2000年夏,我經朋友介紹,對墓志作了拓片和錄文。志石長、寬為68×68cm,24行,行24字,其第12行有兩字漫漶不可識;不計空格,凡可辨識者557字。志蓋有篆文4行,行4字,凡16字,曰:“齊故仆射/司空公扶/風王可朱/渾墓志銘。”茲迻寫志文于下
內容摘要:唐韋津墓志考釋尹瓏長江師范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摘要:京兆韋氏是唐代著名的三輔冠族,其在唐代歷史舞臺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韋津是其家族成員之一,而未見于史載。本文以其墓志為主,試對墓主生平所任官職略作考釋。同時結合碑文與當時史料,對墓主入蜀之后的仕途轉折原因進行推測,期望從中展現出安史之亂唐代政府在二元政治時期的一些特殊氣象。關鍵詞:京兆韋氏安史之亂
內容摘要: 拓跋虎墓位于咸陽市渭城區渭城鄉坡劉村西,1990年坡劉村磚瓦廠在取土時發現,出土有拓跋虎夫婦墓志及部分陶俑。當時渭城區文管會即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其后又于《文物》1993年第11期發表發掘報告,題為《咸陽市渭城區北周拓跋虎夫婦墓清理記》(下簡稱《清理記》)。《清理記》中附有拓跋虎墓志拓片的圖版,文中亦節錄有少量志文,可惜圖版較小,字跡不清,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趙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目錄前言凡例附:偽志(包括疑偽)目錄漢馬姜墓志(永平七年九月十日)銘文故左郎中鄧里亭侯沛國豐張盛墓記(元初二年)銘文繆宇墓志(元嘉元年三月廿日)志蓋銘文□通封記(延熹六年二月卅日)銘文故雁門陰館丞西河圜陽郭仲理槨銘(無年月)槨銘西河圜陽郭季妃槨銘(無年月)石槨題字三國(魏)魏故持節仆射陳郡鮑捐神坐(無年月)銘
內容摘要: 一九零九年端方在《陶齋藏石記》中刊布了阿羅憾墓志的錄文。[1]由於志文字跡漫漶,端方缺錄七字,林梅村在1995年發表的論文中,據上下文補入五字,[2]現將原文抄錄於下,林梅村補入的字加方括號: 一九零九年端方在《陶齋藏石記》中刊布了阿羅憾墓志的錄文。[1]由於志文字跡漫漶,端方缺錄七字,林梅村在1995年發表的論文中,據上下文補入
內容摘要: 北魏太和中立鄰、里、黨三長,控制人口,征發賦役。東、西魏及北齊、北周時具體制度屢有變化,盡管如此,該制一直沿用到隋開皇九年(589年),這一年復立鄉正、里長[1],實際廢止了三長制。 北魏太和中立鄰、里、黨三長,控制人口,征發賦役。東、西魏及北齊、北周時具體制度屢有變化,盡管如此,該制一直沿用到隋開皇九年(589年),這一年復
十六國與北朝教案[精選]十六國與北朝教案[范文]十六國與北朝教案大全就在精品文庫網第17課十六國與北朝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五胡的名字,了解五胡十六國的簡單情況2、掌握漢族和少數民族融合的表現3、掌握淝水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結果4、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時間、內容、影響5、了解北朝的形成過程過程與方法:通過提問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東漢后期
中國歷代世系介紹北朝2[精選]中國歷代世系介紹北朝2[范文]中國歷代世系介紹北朝2大全就在精品文庫網中國歷代世系介紹——北朝世系【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東魏、西魏世系表東魏、西魏世系表東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魏孝文帝—┬—北魏宣武帝———北魏孝明帝││[西魏]├京兆王元瑜——(1)西魏文帝元寶炬—┬—(2)西魏廢帝元欽│535~
古詩大全.古詩三百首.魏晉南北朝詩 隴頭歌辭三首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朝發欣城,暮宿隴頭。 寒不能語,舌卷入喉。 隴頭流水,鳴聲嗚咽。 遙望秦川,心肝斷絕。 譯文 (一) 隴山的流水,流離了山下。想著我孤身一個人,翩然走在空曠的野外。 (二)
內容摘要: 一、“豪族”與“名家”:北朝世家大族的兩類不同形態 一、“豪族”與“名家”:北朝世家大族的兩類不同形態 士族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有著多方面的歷史內涵:政治上的累世貴顯,經濟上的人身依附和勞動占有,以及文化上的家學世傳,是幾個最基本的衡量界標。缺乏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不能構成完整意義上的“士族
內容摘要: [摘要]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總體特征,并側重于其表現及其成因兩個方面加以探討。北朝散文與南朝散文相比,有著自己鮮明的總體特征。概括說來,有兩個方面:第一,質樸剛健的藝術風格;第二,以政治功利為中心的實用性。這兩大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 [摘要]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總體特征,并側重于其表現及其成因兩個方面加以探討。北朝散文
古詩大全.古詩三百首.魏晉南北朝詩 敕勒歌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個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內容摘要: 2000年夏,我有機會見到三合北齊墓志,現場作了錄文和拓片。根據墓志志文,這三合墓志應當都出土于河北省臨漳縣與河南省安陽市之間的地帶,現收藏在河南省許昌市民間。從志石、文字及墓志內容分析,不是偽造品。除個別文字漫漶無法識讀外,基本清晰可辨。志文頗有涉及北齊政治、政區及官制者,可補現有史料之闕。這里謹介紹其中之《豐洛墓志》。 2
內容摘要:四、卑路斯和泥涅師師 回曆41年(661/662),穆阿威葉在內戰結束後被公認為白衣大食的第一位哈里發,中亞形勢為之一變。他重新任命阿米爾為巴士拉總督,阿米爾任命薩姆拉(Samura)為東征軍司令,率領大軍出征塞斯坦。沙班認為,”這樣一支大軍不是派往呼羅珊,而是派往塞斯坦,真是令人吃驚。對此可能找到一種解釋,就是接受沙畹的意見:疾陵城是漢文史
摘要從個性氣質、社會角色、社會地位等方面分析北朝樂府詩歌中的婦女形象,她們與男性平等的社會地位開始坍塌,正經歷著自由獨立到被動依附的巨大轉變。關鍵詞北朝樂府婦女形象轉變北朝樂府民歌產生于五胡十六國時期,多輯入《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的《梁鼓角橫吹曲》中,數量不大,反映的社會生活卻很廣泛,突出體現了北方少數民族特殊的性格氣質和風俗習慣。本文試從個性氣質、社會角色
第17課十六國和北朝導學案[精選]第17課十六國和北朝導學案[范文]第17課十六國和北朝導學案大全就在精品文庫網第17課十六國和北朝導學案學校回郭鎮六中年級七年級學科歷史(上冊)執筆徐佩艷審核徐佩艷【課程標準】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看圖說出“五胡”的名稱及分布的地區,學習掌握識圖的基本技能。少數民族的內遷和十六國的簡單概念、
內容摘要: 俗語說:虎父無犬子。但是當人們讀歷史書多些,遍觀歷代王朝,就會發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爹是蓋世英雄,兒是無賴鼠輩,似乎已經成了屢現不爽的規律。自漢朝起,漢高祖劉邦撒手歸天后,其子惠帝劉盈只知仰呂后鼻息,荒淫終日,不理政務;三國蜀漢劉備身后更有“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在位四十二年,即使有諸葛亮這樣賢臣輔佐,最終也不免失國,被俘后“樂不思蜀”;晉朝武帝
內容摘要: 士族與皇權為東晉南朝研究中的重要課題,相較之下,十六國北朝時期的研究多關注于胡族政權的建立、政權性質、胡漢統治階層的關系,以及漢化歷程等課題,同時多以族群沖突或是文化轉變為其研究取徑。[1]近年來,北朝史在研究取向上逐漸產生了一些轉變,或開拓新課題與采取新的研究取徑,或厘清特定時期、地域的歷史脈絡,這些研究不僅取得深入細致的具體成果,其課題與取
內容摘要:前言 《周書》卷16《趙貴等傳》“史臣”曰:“關中全百二之險,周室定三分之業,……”[1]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卷66《天下再三分》條中從三分之局對“周室定三分之業”加以發揮:梁中大通六年(534年)魏別東西,天下三分,至陳太建九年(577年)周滅齊,為南北。“周之興稍后于齊,其篡皆在梁末,亦稍后,滅齊后三四年而亡。齊與周幾幾乎若同起同滅者,
內容摘要:長期以來,學術界關于十六國北朝時期自然經濟強固、商品經濟萎縮、錢幣基本退出流通領域的看法似成定論。本文通過對十六國北朝時期錢幣鑄造、流通和使用等問題的考察,指出該時期實物經濟雖居主導地位,但錢幣并未退出流通領域,錢帛兼行現象非常普遍。特別是在北朝后期,錢幣使用范圍和流通區域日益擴大,在商品交換、社會生活和國家財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反映出商品經濟的逐
內容摘要: 五德終始的政治學說,發端于先秦,定型于漢代[1]。西漢末年以后,漢居火德,遂成不易之論[2],此乃文史常識,無待煩言。中古世亂,一統局面被打破,政權轉移既速,民族糾葛、華夷之別復摻雜其中。爭正朔、明法統,就成了具有現實意義的政治問題。魏以土德承漢,晉以金德繼魏。東晉偏在江東,號稱正統,南朝四代,遂各以運次相承:宋居水德,齊居木德,梁居火德,陳居
內容摘要: 摘要:陳寅恪先生所謂大唐帝國自安史亂后實分為兩部、河北藩鎮成為胡化戎區的論斷,如實反映了唐代朝野特別是唐皇朝直接控制地區的社會普遍心理,但這并不意味著河北藩鎮一律排斥“周孔文教”。除了外來的士子,當地有儒學傳統的家族仍承習“世業”,從而使得政治軍事上似乎“自為一秦”的河北藩鎮,仍以文化為媒介與長安皇朝保持著內在聯系,墓志資料所見成德鎮的情況即為
內容摘要:[提要]北朝后魏時期的賈思勰生活在一個胡漢雜居融合的時代,其宏篇巨著《齊民要術》乃是“采捃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后所作,充分反映了當時整個黃河中下游流域人民的飲食生活狀況,體現出了胡漢民族融合的特點,這在書中所記載的食物加工方法上表現尤其明顯。胡族的“羌煮貊炙”法,“食肉飲酪”的傳統在漢族社會普及開來,同時,漢族的羹臛法也在胡族的飲食
古詩大全.古詩三百首.魏晉南北朝詩 折楊柳歌辭五首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腹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健兒須快馬,快馬
內容摘要: 北魏太和中,分定姓族,大選群官,由朝廷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包括鮮卑貴族在內的門閥序列。對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學界研究成果斐然,見仁見智。這里擬就其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四姓”的含義以及由此而涉及到的北魏分定漢人姓族的標準略做詮釋,借以探析北魏門閥體制的確立過程及其歷史意義。 北魏太和中,分定姓族,大選群官,由朝廷以法律形式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