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工程學-人-物-環境----鼠標改良60如今我們使用電腦的頻率越來越高時間也越來越長在這種頻繁的重復性操作下我們的手腕、手臂就非常容易出現關節麻痹、腫脹、疼痛等癥狀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我們常說的鼠標手。鼠標手是腕管綜合癥的俗稱又叫做遲發性正中神經麻痹多發于30-50歲的辦公室一族。具體是指人體的正中神經進入手掌部的經絡中受到壓迫后產生的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無力感等癥狀。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則會出現手指手掌肌肉萎縮等癥狀后果十分嚴重。而一般來說女性患病的幾率要高于男性這是由于女性的手腕管通常比男性的小正中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所致。15100腕管是由腕橫韌帶與腕骨溝共同圍成的纖維性隧道保護著手腕的正中神經。一般手腕在正常情況下活動不會妨礙正中神經。下述的癥狀就會發生。1.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不適。2.手部刺痛麻木冷。3.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協同工作能力降低。4.夜間疼痛。5.
內容摘要:
[摘要]本文從人機工程學課程在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出發,分析本課程建設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出了課程建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摘要]本文從人機工程學課程在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出發,分析本課程建設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出了課程建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關鍵詞]人機工程學課程建設工業設計
人機工程學是人體科學、工程技術、環境科學及社會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邊緣學科。它以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為依據,以創造宜人的人-機-環境系統為目的,應用系統、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人-機-環境”系統中各因素的相互關系,把人的因素作為設計的主要條件和原則,為設計易操作、安全、舒適的“機(產品)”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
人機工程學作為科學技術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業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工業設計專業學生進入產品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設計、展示設計等專業綜合訓練時的必修課程。其學科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提供了設計的思考路線和指導方向,使設計師以更為理性的思維來理解設計,尋找設計的機會點,從而輔佐和修正設計方案。因此,人機工程學以獨立課程單元存在,卻又輔助于若干專業設計課程,從課程結構來看,屬于承上啟下的一門專業課程,其教學的成效直接關系到后續的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能否順利展開。
人機工程學是從工程技術類科學延伸到設計領域的,許多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在教學時主要采取傳統的“課堂理論知識灌輸+課后知識性問答作業+課終閉卷考試”的模式進行教學。人機工程學課程課時少,但涉及的內容非常龐雜,教學任務十分繁重。因此,很多老師在課堂上把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向學生灌輸結論性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程結束時,由于涉及內容較多,教師往往會劃范圍、劃重點,學生在考前死記硬背,基本能通過考試,但學生很快就會忘記,對后續課程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往往會使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食之無味,最終成為學生的壓力和負擔,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筆者借助某校重點課程人機工程學建設項目,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考核方式進行了探索、改革,注重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加強師生交流,以期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人機工程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實踐能力,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形成用專業思維考慮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一、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本課程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內容以基本理論為核心,其他均為“散點式”知識,涉及面廣,很多數據可在實際需要時查到。同時,鑒于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理論和應用必須結合,在必要的理論知識基礎上,突出工業設計專業應用人機工程學的實用性和應用型;適當刪減原先主要是和工程技術專業工科學生的純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同時著力加強本學科與工業設計專業的關聯。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如何突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同時體現人機工程學科、工業設計學科發展的最新的研究、應用情況,是本課程教學的難點。
在本次課程建設中,采用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單項實驗—小課題設計—課程設計的教學鏈,在課程教學中始終貫穿與突出設計主線,圍繞設計課題來組織教學。針對以“產品設計為核心”的工業設計專業,同時兼顧其他相關設計內容,對原有人機工程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人機工程學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為核心,著重講述人體測量數據、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產品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并盡可能地闡明問題最原始的出發點及其應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突出重點,精講難點,在教學中做到“精講多練”,培養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通過單項實驗、小課題設計、課程設計三個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其中單項實驗包含:(1)注意分配實驗。(2)反應時運動時測定實驗。(3)運動穩定性實驗。小課題設計是學生自己尋找3件人機工程學設計不合理的產品,并分析其理由,尋找設計的機會點和創意點,嘗試提出改進方案。而課程設計在我校是課程結束后有一周時間進行,學分也另計,盡管如此,為了使學生能較早進入狀態,帶著問題去學習,可在課程中間階段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分析相關設計,有助于學生順利完成課程設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實際設計能力。
二、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人機工程學是工業設計課程中的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要突出能力本位的目標,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設計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積極采用參與互動式、體驗式、現場教學、案例教學法和項目實訓法等的現代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性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努力尋找和積累相關的設計案例,進行優秀產品設計分析,通過這些案例,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人機工程學。同時,為實現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的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需預習教材,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在某些章節(如座椅設計)之后,精心組織對某些案例或問題進行專題討論,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教師對學生的討論、作業、設計等進行評價、輔導和展示,從而避免了教師上課“一言堂”的做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充分利用學校其他專業的資源和校外合作企業,結合優秀實例進行講解,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參與社會設計方案投標、比賽引入課堂實踐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設計實踐,使學生進行多角度練習,讓學生在項目分析、設計到最終實現的過程中獲得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鍛煉他們綜合分析與項目實施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意構思,養成團隊協作意識、注重設計質量、講求工作效率的良好工作作風。這樣通過教、學、練、交流、驗證一系列的環節,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運用人機工程學。
在教學手段上,課堂教學主要采用多媒體(CAI)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影音資料圖文并茂的優點,加入豐富的設計作品圖例,并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實驗教學,全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加授課的信息量,激發創新意識。或者利用設計實物,讓學生在體驗后分析討論,啟發思維,實現教學互動。另外,讓學生自主搜索優秀設計,并從人機工程學角度進行分析評價,激勵他們勇于探索、開拓進取,從而提高鑒別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一章人機工程學概論(習題)1、簡述人機工程學的定義2、舉出我們日常生活中與人機工程學相關的例子3、說出人機工程學科常見的名稱4、簡要地說明現代人機工程學研究的內容和方法?5、講述人機工程學發展的4個階段6、人機工程學與工業設計的關系?7、隨機列舉數種產品,初步分析其中存在的人機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第二章人體測量與數據應用(習題)1、什么是人體測量學?人體測量中的主要統計函數?2、常用的人體測量儀器有哪些?3、人體測量立姿要求?4、人體尺寸數據的特征有哪些?5、人體尺寸分布狀況的描述方法?6、學會查人體尺寸表。成年男子坐姿兩肘間寬大于473mm的人所占百分位數是多少?7、求華南地區男子(18-55)胸圍的P98百分位數8、人體測量數據應用的原則?9、產品人體尺寸設計的方法與步驟?10、人體尺寸修正量的意義及構成。11、舉例說明實際中需要心理修正量的設計實例。12、公共汽車頂棚的扶手橫桿高度應
本文來自 精品文庫網(www.onqlf.tw),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