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文學中的英雄主義表達,摘要:軍事文學作為文壇中最具有戰斗力的題材形式,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軍事文學中的英雄主義表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說中不同的英雄人物總寄托了我們太多太多的希望,把英雄人物自我化是人們在其身上找到共鳴之處的原因之一。因此,真正了解軍事文學中的英雄主義表達的含義及其發展動向,對其在文壇中的發展更是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軍事文學英雄主義草根
正如人們所說,文學是用來表達人們情感的一種形式。古往今來,由中及外,我們從太多太多的文學作品中讀懂了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讀懂了裴多菲的熱情奔放,讀懂了三毛的精彩人生……文學分為很多種,而軍事文學總能用其特有的品質來吸引讀者的眼球。而軍事文學中的英雄主義始終是我國軍事文學創作中最絢麗奪目的一個主題。軍事文學歷來表現戰爭場景和軍營生活兩個方面,前者張揚英雄在血與火的搏斗中燃燒、升騰,后者變奏英雄在和平歲月里的奉獻犧牲。這兩者無論是誰,都成為了軍事文學中英雄主義表達所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人們心目中所認可的英雄定義已經與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對英雄的描述也有了進一步的系統化、完整化。不同的時代塑造不同的英雄正所時勢造英雄。
中國當代軍事小說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大體上經歷了正義、勇敢、神的化身的英雄;略帶個性品質的傳奇英雄;草根英雄這三個階段。鴉片戰爭以來,在中國這片熱土上涌現了一大批能為國家的事業而奮斗終身的人,敬愛的毛主席,溫文儒雅的周恩來總理,這些人物總是以完美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沉穩,冷靜,遇事不驚,機智,勇敢。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電視熒屏中出現了這樣的身影,他文化水平很低,做事容易沖動,說話時臟話連篇,在戰爭這么激烈的環境下,居然可以對戰士們的生死不管不問,只顧兒女情長的臨時改變作戰方針,想必不用再多說,每個人就能準確無誤的喊出他的名字,對,他就是李云龍。據了解,李云龍確有其人,而該文學作品也是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人物而改編的,我們首先將軍事文學中為了突出藝術形象而進行的夸張性描寫排除在外,考慮一個問題:他能成為英雄么?這邊要引出下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人才能配得上英雄這個稱號?這個問題暫且放一放,在接下來的論述中相信大家對其會有一個定性的描述。
接下來不得不說的就是二十世紀以來出現的楷模,《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我的兄弟叫順溜》的主人公順溜;這些人物總是能讓我們覺得身邊的力量很偉大,平凡的人也可以成為大家心目中的領軍人物。我們之所以傾向于他們,是因為他們似乎也是普通人,他們跟我們的生活走得很近,同時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總能找到一些與自己相似的地方,《士兵突擊》里許三多的不自信,許多農村孩子所表現出的天然萌自然呆,不問世事,不懂得圓滑世故,這些特點與剛接觸社會的我們總能找到共鳴之處。而他,進過不懈的努力就獲得了成功,獲得了屬于自己的榮譽,這同樣也是我們所期待的自己,所期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