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摘 要:目的:探討頸部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在甲狀腺手術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顧性分析甲狀腺切除術8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小切口改良手術組和傳統手術組,將兩組術中、術后資料進行對比。結果:小切口改良手術組在切口長度、手術時問、失血量、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傳統手術組,術后并發癥也明顯低于傳統手術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能簡化手術過程,縮短手術時間,有效減少術中出血及術后并發癥,是治療甲狀腺疾病的理想方式。
摘 要:目的:探討頸部小切口改良甲狀腺切除術在甲狀腺手術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顧性分析甲狀腺切除術8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小切口改良手術組和傳統手術組,將兩組術中、術后資料進行對比。結果:小切口改良手術組在切口長度、手術時問、失血量、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傳統手術組,術后并發癥也明顯低于傳統手術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內容摘要:小切口
應用外科手術切除病變的腺葉組織,仍是目前治療甲狀腺疾病的最有效方法。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的損傷以及過大的手術切口瘢痕是甲狀腺外科工作中要經常面對的問題。筆者在甲狀腺手術中采用小切口,不橫斷頸前肌肉,自峽部起向兩側游離切除腺體,通過1160例手術觀察,發現這種手術方法既可以保證手術切口小,又可以很好地避免甲狀旁腺的切除和喉返神經的損傷,可有效地防止術后聲音嘶啞和手足抽搐兩種并發癥的發生。
小切口
應用外科手術切除病變的腺葉組織,仍是目前治療甲狀腺疾病的最有效方法。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的損傷以及過大的手術切口瘢痕是甲狀腺外科工作中要經常面對的問題。筆者在甲狀腺手術中采用小切口,不橫斷頸前肌肉,自峽部起向兩側游離切除腺體,通過1160例手術觀察,發現這種手術方法既可以保證手術切口小,又可以很好地避免甲狀旁腺的切除和喉返神經的損傷,可有效地防止術后聲音嘶啞和手足抽搐兩種并發癥的發生。
1臨床資料
本組共收治患者1160例,男507例,女653例,年齡在18~76歲,平均(38±5.6)歲,其中單側甲狀腺瘤431例,單純性甲狀腺腫164例,結節性甲狀腺腫479例,甲狀腺功能亢進86例,均采用小切口,不橫斷頸前肌肉,自峽部起向兩側游離切除腺體手術方法。
2手術方法
手術取沿皮紋切口,長度宜小,不超過患側的胸鎖乳突肌中線,自頸白線分離肌肉至腺體,不橫斷頸前肌群(巨大的甲狀腺病變除外),向兩側牽開肌肉,充分顯露腺體,游離切斷、結扎病變腺葉上、下極動靜脈,將腺體的椎狀葉自甲狀軟骨上游離下,分離腺體峽部與氣管的粘連,將峽部鉗夾切斷,向兩側牽開,顯露氣管,分離腺體與氣管的粘連,自氣管前分別向兩側鉗夾腺體切除腺葉組織,保留腺體背面適當薄層的腺體組織。切除時應注意,在分離腺體與氣管的粘連時不能超過兩側氣管、食管溝。刀口縫合使用單純皮下縫合或皮內縫合。
3結果
采用本術式共治療各種甲狀腺疾病1160例,包括:單純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及甲狀腺瘤等。術后患者對頸部切口的愈合均較滿意,杜絕了甲狀腺手術過程中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的損傷。術后亦未出現聲音嘶啞或手足抽搐等現象,手術效果令人滿意。
內容摘要:作者:周健,吳學東,李莊,李樂生,楊利杰
作者:周健,吳學東,李莊,李樂生,楊利杰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并發癥;應用體會
[摘要]目的:報告小切口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應用體會。方法:回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216例小切口膽囊切除術的應用情況。結果:全組小切口膽囊切除手術成功204例(94.4%),延長切口12例(5.6%)。切口脂肪液化5例(2.31%),無膽管損傷、膽漏、術中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發生,無病例死亡。結論:在傳統膽囊切除術熟練操作的基礎上開展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是安全可行的。
[關鍵詞]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并發癥;應用體會
ExperiencesofApplicationwithMinicholecystectomyin216Cases
Abstract:ObjectiveToreporttheclinicexperi
本文來自 精品文庫網(www.onqlf.tw),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