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隨著市場經濟實行以來以雨后春筍的態勢發展著,在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很多上市公司內審部門名存實亡、形同虛設的現狀也應該引起社會及企業家們的足夠重視。本篇文章重點探究的是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主要存在的一些有待改進和提高的問題。 隨著人們對內部審計作用認識的深化,以及內部審計職能的轉變,內部審計在我國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正逐步加強,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繁榮發展,逐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經濟的發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從安然、世通曝出重大經濟丑聞開始到次貸危機,無一不讓我們深思警醒。得到警醒的同時我們開始反省,我們的內部管理到底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我們的內部審計制度又存在什么樣的缺陷,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為什么會存在這些缺陷。 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一
內容摘要: 摘要:民營企業融資是獲得穩定發展的關鍵,上市是民營企業進行融資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各種市場融資狀況的比較分析,發現上市成本費、上市程序、融資規模和再融資能力方面應引起民營企業足夠重視,這方面研究希望能對民營企業選擇上市的途徑有所幫助。
摘要:民營企業融資是獲得穩定發展的關鍵,上市是民營企業進行融資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各種市場融資狀況的比較分析,發現上市成本費、上市程序、融資規模和再融資能力方面應引起民營企業足夠重視,這方面研究希望能對民營企業選擇上市的途徑有所幫助。
關鍵詞:民營企業;企業上市;融資規模
伴隨著福建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民營企業已經占據了福建經濟的半壁江山,正在推動福建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但從總體來說,福建民營企業通過上市融資渠道進行融資與沿海的廣東、浙江和江蘇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深圳設立的中小企業板為民營企業上市融資搭建了重要平臺,福建也有幾家民營企業獲得了上市的機會。由于中小板的上市條件相對較嚴格,限制了福建大多數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福建許多民營企業還處在發展初期,期資產規模、盈利能力,以及生產經營還處于不穩定狀態。一些發展相對比較穩定的民營企業,由于經營管理方面的因素,導致其某些上市的硬性指標無法通過。
一、民營企業上市的市場標準
民營企業上市可選擇的市場雖然比較多,既有國內的資本市場,也有國外的資本市場,但不同的市場的上市標準不同,民營企業可選擇的機會各異。
(一)國內市場標準
國內市場中比較適合大多數民營企業的是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這兩個市場在上市準入的門檻上也存在差異。
1.中小企業板上市標準。根據《公司法》的要求,中小企業板是對主板市場的游戲規則稍做修改后,以主板市場副產品的面目出現,但其重要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它給占全國企業總量逾95%的中小企業找到了一個名正言順的融資渠道。雖然中小企業板不能向創業板的游戲規則那樣,把游戲規則放的更為寬泛,但從另一面說,相比主板更為苛刻的條件充分體現了監管層的謹慎性。中小板以創新作為持續發展的動力,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推進上市準入制度創新,采取更為靈活多樣的上市標準,簡化融資程序,提高融資效率,并通過精細化的培訓與服務,為中小企業打造融資和發展的平臺。
2.創業板的上市標準。由于創業板市場主要是為具有較高科技含量和成長性的公司提供股權融資的平臺,與主板市場相比,深圳創業板上市標準更加靈活。根據《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三版)顯示,創業板要求發行后股本總額門檻設定為3000萬元,并首次提出了兩套并行的上市標準可供選擇,只要達到其中一套標準便公開發行股票。
從兩套標準對比來看,第一套規則相對比較嚴格,規定如果公司最近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不低于1000萬元,并且在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于2000萬元,無形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不高于30%便可發行股票。而第二套規則將公司財務的審計時間縮短為最近1個會計年度,如果營業收入不低于3000萬元,且最近1個會計年度比上一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增長不低于30%,則可以適當放寬對凈利潤、凈資產和無形資產所占比重的要求。即在最近1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正的前提下,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于1500萬元,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點凈資產的比例不高于50%便可公開發行股票。
從征求意見稿來看,與主板相比,創業板提高了發行人無形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上限,并相應降低了對發行人凈利潤、現金流量、股本及凈資產的要求。在股本方面,創業板要求發行后股本總額不少于3000萬元,而主板要求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于3000萬元。在現金流方面,與主板相比,創業板允許公司的現金凈流量為負數的情況出現,但要求發行人應當確保現金流量能夠滿足公司正常運營需要即可。
(二)海外上市標準
1.香港上市標準。
(1)香港主板。香港主板市場上市的要求為:上市股票總市值不少于1億港元,且公眾持有股票的市值不少于5千萬,上市申請人必須已開業3年,首兩年總利潤不少于3000萬港元,最后一年利潤不少于2000萬港元。一般情況下,會計報告必須涵蓋在上市文件公布前至少3個完整的財政年度,過去3年上市申請人的管理層及近期股東均無重大變化。
(2)香港創業板市場。香港主板創業板市場上市的要求為:要有兩年活躍營業記錄,無盈利要求;須有集中的主營業務,綜合及投資公司是不容許在創業板上市的;管理層股東及策略投資者分別受兩年及一年的售股限制;上市后,須聘用保薦人擔任顧問的職責滿兩個財政年度;最低公眾持股量是發行股本的10%或港幣3000萬元(取其高者);須公布未經審核的季度業績報告。
2.美國上市標準。
(1)紐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要求:最低投資者數目5000名;每名持有100股或以上股份;最低公眾持股量250萬股(全球);公眾股份的總市值1億美元(全球);不需要最低招股價;不需要市場莊家;不需要營運歷史;不需要資產狀況;不需要稅前盈利1億美元(過去三個財政年度累計計算);需要公司管治。
(2)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的要求:最低投資者數目300名,每名持有100股或以上股份;最低公眾持股量100萬股;公眾股份的總市值500萬美元;最低招股價4美元;市場莊家3名;營運歷史1年;若少于1年,市值至少要達到5000萬美元;股東權益達500萬美元;或上市股票市值達5000萬美元;或持續經營的業務利潤達75萬美元(在最近1個財政年度或最近3個財政年度中的2年);稅前盈利參閱上文資產狀況規定;需要公司管治。
(3)美國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要求:最低投資者數目800名,若公眾持股數量超過100萬股,則為400名;最低公眾持股量50萬股;公眾股份的總市值300萬美元;最低招股價3美元;不需要市場莊家;不需要營運歷史;股東權益達400萬美元;稅前盈利75萬美元(最近1個財政年度或最近3個財政年度其中的兩年);需要公司管理。
3.英國上市標準。英國二板市場(AIM),對于企業的上市標準沒有特定的要求,但是擬在AIM上市的公司還是必須具備一些足以吸引投資者的基本特征:合理的董事局構成;強有力的管理團隊;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完善的財務控制體系和管理報告系統;至少一年的盈利營業記錄;較好的增長前景;海外拓展計劃。
4.新加坡上市標準。
(1)新加坡主板。新加坡主板上市要求:需是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前凈資產不低于4億元;發行前一年稅后利潤不少于6000萬元人民幣;發行前三年累計稅前純利不少于750萬新元,每年至少稅前純利100萬新元;發行前1年或2年累計稅前純利1000萬新元;無盈利要求,但首次上市的市值不少于8000萬新幣。
(2)新加坡創業板。新加坡創業板上市要求:公司需有發展潛力;對公司盈利能力、經營記錄、最低市值沒有具體要求;15%的股份或50萬股股票至少由500名股東持有。
海外上市應選擇哪一個市場?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企業選擇海外上市地點,不但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而且還要分析上市地本身的條件和環境,比較各交易所的市場準入條件,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次發行市盈率(IPOP/Eratio);首次融資能力;后續融資能力和獲批準的難易程度。
二、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機會選擇
1.從上市成本費用中選擇。上市的成本費用是民營企業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具體包括上市首發費和上市維持費用。上市首發費用主要由中介機構的費用組成,包括上市費、承銷費、保薦人費、法律顧問費、會計師費等。由于不同市場的制度環境與人工費用的差異,各地的資本市場費用相差懸殊。中小板的發行費用占籌資額的比例遠遠低于其它市場,其中發行費用占籌資額比例最高的是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海外上市的大部分費用需要先期投入,一旦投入企業便只能按照中介機構的安排繼續走下去。尤其是到了包銷協議階段,中介機構很可能利用公司對境外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的不熟悉作為談判籌碼,壓低價格,違背承諾,使擬上市公司處于進退兩難的被動境地。
內容摘要:
論文關鍵詞:民營企業知識管理知識共享知識創新
論文關鍵詞:民營企業知識管理知識共享知識創新 論文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而知識管理作為新興的管理模式已成為民營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最有效的促動因素之一,對于推動企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民營企業做好自己的知識管理,是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一、民營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以羅默為代表的“新經濟增長理論”的經濟學家們,把經濟增長歸于知識的增長,認為知識已由潛在的生產力變成了現實的生產力,知識生產力已成為體現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世界企業知識管理的典范——美國施樂公司首席科學家約翰•布朗(JohnBrown)說過:“知識經濟時代的公司要能夠敏捷地利用知識提高公司的競爭力”。 近二十年來,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勢頭強勁,為
本文來自 精品文庫網(www.onqlf.tw),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