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經濟是國際社會應對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氣候災害性變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世界各國均在大力提倡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與此同時,中國的新能源發展經歷了近幾年爆炸式的增長后,卻逐漸進入了發展的瓶頸階段。如何正確應對我國新能源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處理好產能過剩問題,完善產業結構優化,并積極促進政策扶持,是人們在探索低碳之路,發展新能源風光背后應進行的再思考。
關鍵詞新能源;低碳經濟;發展瓶頸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鼓勵新能源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產規模和使用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國際金融危機在帶給國際能源市場巨大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在全球經濟走出困境之前,國際能源市場就已經率先復蘇。伴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全球新能源市場在2009年取得了比較亮眼的發展。展望世界新能源發展趨勢,以歐美為代表的世界發達國家,已經制定了新能源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搶灘世界經濟制高點的必由之路。
2010年3月召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智能電網建設。還強調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進展。未來10年,包括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潔凈煤,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車用新能源在內的新興能源產業將累計獲得5萬億元投資。
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自2006年以來,中國新能源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7年中國新能源項目的投資總額已達到120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2008年11月起陸續公布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也毫無懸念地出現了發展新型清潔能源的投資計劃,天然氣、核能、水能已經成為優先發展的目標。2009年中國新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已從2008年的8.4%提升至9.9%。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我國新能源消費量要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要達到15%。根據中國中長期能源規劃,2020年之前,中國基本上可以依賴常規能源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將相當于6億噸標準煤,對中國能源結構調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將發揮更大作用。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較快,利用比較廣泛的新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
1、我國光伏產業近年來同樣發展迅速,其中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近年來發展速度驚人,引起世界矚目。根據國家新能源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力爭使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GW(百萬千瓦),到2050年將達到600GW(百萬千瓦)。這些數字足以顯示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領域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太陽能熱水器利用方面,我國居世界首位,其保有量一直占據世界總保有量的一半以上。據太陽能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產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2009年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突破4000萬平方米,占世界的50%,保有量達1.45億平方米,占全世界總量的70%左右,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使用國。
2、風力發電是我國發展最快的發電技術,其背景是風力發電排出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較少、成本較低,被視作石油的替代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我國已經建成了100多個風電場,其發展速度已經居世界第二位。世界風能理事會(GWEC,總部比利時)的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一年內全球新增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為3750萬千瓦,相當于25座大型核電站,總發電量比08年增長了31%。其中,美國和中國的風電建設大潮最為引人注目。09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最多的是中國,為1300萬千瓦,連續兩年實現了倍增。其后則是美國的992萬千瓦和西班牙的246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