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初一語文第一單元測試卷
班級姓名座號成績
一、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40分)
1.給加點字注音或看拼音寫出詞語。(5分)
堆砌()消qiǎn ( ) 滑jī可笑()模樣() zhuàn( )文
陶冶()虐殺()寂liáo()墮落()嫌惡()
2.根據意思寫出成語。(4分)
(1)費盡心思,刻苦鉆研,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境地。()
(2)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3)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4)言語簡練而意思完備。()
3. 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校門對面又開了一家賣飲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建的班委會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級管理制度。
C、學校熱情表揚了劉明見義勇為的行徑。
D、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南聯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
4.根據提示填空(4分)
(1)《憶讀書》的作者是,她原名,是我現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作品還有
(2)《山中避雨》的作者是。
(3)魯迅,原名,是我國現代偉大的、、。
5.名著(6+4)
(1)《西游記》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因孫悟空到龍宮強借寶和到地府 事件,? ?建議,把孫悟空招入上界,玉帝封他做了“ ”,在御馬監管馬得知真情后,悟空打出南天門,返回花果山,自封“ ”。
(3)孫悟空如何被煉就了“火眼金睛”?(請講述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4分)
6.(1)請簡潔地概括下面三則名言的中心意思。(3分)
①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
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②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③任何一個有學問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閱讀過大量的書。──列寧
(2)仿照下面例句造句。(3分)
例:書是明燈,能照亮道路;書是甘泉,能滋潤情感。
仿句:
書是,能。
7.綜合探究(8分)
童話是一幅畫,色彩光影調和著繽紛的詩趣與美麗;童話是一首詩,字里行間寄托著人類的未來與希望。某班開展了“走進童話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1)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舉行讀童話講故事的比賽活動,請你為這一環節擬寫一則宣傳標語,必須由上下相對的兩個短句構成,每個短句不超過10個字。(2分)
(2)在童話故事交流活動中,同學們準備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魚》《犟龜》《小溪流的歌》五個童話故事。請你探究一下這五篇童話題目有何特點。(寫出兩點) (4分)
(3)在為此次活動設計的校黑板報上,有同學搜集到下列材料,說說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2分)
材料一:莫言說,要寫好作文,就要在生活中去感觸,去閱讀經典名著,多讀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小說。如看《安徒生童話》等,增加自己的想象力。
材料二:科學巨擘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材料三:歌德的母親教育孩子的經驗就很值得我們借鑒,她講故事的方法很獨特,總是講到一半的時候就停下來,余下的故事則讓小歌德發揮。
二、閱讀理解(60分)
(一)閱讀《山中避雨》選段,完成文后題目。(16分)
兩部空黃包車拉過,被我們雇定了。我付了茶錢,還了胡琴,辭別三家村的青年們,坐上車子。油布遮蓋我面前,看不見雨景。我回味剛才的經驗,覺得胡琴這種樂器很有意思。鋼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數十百元一具。制造雖精,世間有幾人能夠享用呢?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小提琴之廣,也盡夠演奏尋常之小曲。雖然音色不比小提琴優美,裝配得法,其發音也還可聽。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間,其藝術陶冶的效果恐比學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呢。我離去三家村時,村里的青年們都送我上車,表示惜別。我也覺得有些兒依依。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里的青年對于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2)古語云:“樂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樂教師沒有實證過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
8.簡要概括選文的意思。(3分)
9.“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請分析這句話所用修辭及表達效果。(5分)
10.作者將胡琴和鋼琴、小提琴作比較,想說明什么?(4分)
11.畫線的句子(2)在全文的結構和內容上起什么作用?(4分)
(二)閱讀《風箏》選段,完成文后題目。(19分)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3)孫悟空如何被煉就了“火眼金睛”?(請講述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4分)
6.(1)請簡潔地概括下面三則名言的中心意思。(3分)
①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
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②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③任何一個有學問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閱讀過大量的書。──列寧
(2)仿照下面例句造句。(3分)
例:書是明燈,能照亮道路;書是甘泉,能滋潤情感。
仿句:
書是,能。
7.綜合探究(8分)
童話是一幅畫,色彩光影調和著繽紛的詩趣與美麗;童話是一首詩,字里行間寄托著人類的未來與希望。某班開展了“走進童話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1)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舉行讀童話講故事的比賽活動,請你為這一環節擬寫一則宣傳標語,必須由上下相對的兩個短句構成,每個短句不超過10個字。(2分)
(2)在童話故事交流活動中,同學們準備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魚》《犟龜》《小溪流的歌》五個童話故事。請你探究一下這五篇童話題目有何特點。(寫出兩點) (4分)
(3)在為此次活動設計的校黑板報上,有同學搜集到下列材料,說說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2分)
材料一:莫言說,要寫好作文,就要在生活中去感觸,去閱讀經典名著,多讀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小說。如看《安徒生童話》等,增加自己的想象力。
材料二:科學巨擘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材料三:歌德的母親教育孩子的經驗就很值得我們借鑒,她講故事的方法很獨特,總是講到一半的時候就停下來,余下的故事則讓小歌德發揮。
二、閱讀理解(60分)
(一)閱讀《山中避雨》選段,完成文后題目。(16分)
兩部空黃包車拉過,被我們雇定了。我付了茶錢,還了胡琴,辭別三家村的青年們,坐上車子。油布遮蓋我面前,看不見雨景。我回味剛才的經驗,覺得胡琴這種樂器很有意思。鋼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數十百元一具。制造雖精,世間有幾人能夠享用呢?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小提琴之廣,也盡夠演奏尋常之小曲。雖然音色不比小提琴優美,裝配得法,其發音也還可聽。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間,其藝術陶冶的效果恐比學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呢。我離去三家村時,村里的青年們都送我上車,表示惜別。我也覺得有些兒依依。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里的青年對于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2)古語云:“樂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樂教師沒有實證過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
8.簡要概括選文的意思。(3分)
9.“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請分析這句話所用修辭及表達效果。(5分)
10.作者將胡琴和鋼琴、小提琴作比較,想說明什么?(4分)
11.畫線的句子(2)在全文的結構和內容上起什么作用?(4分)
(二)閱讀《風箏》選段,完成文后題目。(19分)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問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現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欺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輕松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松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么?”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12.分析“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運用了哪兩種表達方式?(2分)
7.綜合探究(8分)
童話是一幅畫,色彩光影調和著繽紛的詩趣與美麗;童話是一首詩,字里行間寄托著人類的未來與希望。某班開展了“走進童話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1)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舉行讀童話講故事的比賽活動,請你為這一環節擬寫一則宣傳標語,必須由上下相對的兩個短句構成,每個短句不超過10個字。(2分)
(2)在童話故事交流活動中,同學們準備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魚》《犟龜》《小溪流的歌》五個童話故事。請你探究一下這五篇童話題目有何特點。(寫出兩點) (4分)
(3)在為此次活動設計的校黑板報上,有同學搜集到下列材料,說說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2分)
材料一:莫言說,要寫好作文,就要在生活中去感觸,去閱讀經典名著,多讀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小說。如看《安徒生童話》等,增加自己的想象力。
材料二:科學巨擘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材料三:歌德的母親教育孩子的經驗就很值得我們借鑒,她講故事的方法很獨特,總是講到一半的時候就停下來,余下的故事則讓小歌德發揮。
二、閱讀理解(60分)
(一)閱讀《山中避雨》選段,完成文后題目。(16分)
兩部空黃包車拉過,被我們雇定了。我付了茶錢,還了胡琴,辭別三家村的青年們,坐上車子。油布遮蓋我面前,看不見雨景。我回味剛才的經驗,覺得胡琴這種樂器很有意思。鋼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數十百元一具。制造雖精,世間有幾人能夠享用呢?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小提琴之廣,也盡夠演奏尋常之小曲。雖然音色不比小提琴優美,裝配得法,其發音也還可聽。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間,其藝術陶冶的效果恐比學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呢。我離去三家村時,村里的青年們都送我上車,表示惜別。我也覺得有些兒依依。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里的青年對于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2)古語云:“樂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樂教師沒有實證過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
8.簡要概括選文的意思。(3分)
9.“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請分析這句話所用修辭及表達效果。(5分)
10.作者將胡琴和鋼琴、小提琴作比較,想說明什么?(4分)
11.畫線的句子(2)在全文的結構和內容上起什么作用?(4分)
(二)閱讀《風箏》選段,完成文后題目。(19分)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問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現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欺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輕松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松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么?”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12.分析“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運用了哪兩種表達方式?(2分)
13.分析第①段景物描寫的作用?(4分)
14.“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這幾句話有什么表達效果?(從描寫方法和作用兩方面回答)(6分)
15.文中的“我”為什么要毀壞小兄弟的風箏?作者在描寫當時的“我”時故意把自己寫得很粗暴,這又是為什么?
(4分)
二、閱讀理解(60分)
(一)閱讀《山中避雨》選段,完成文后題目。(16分)
兩部空黃包車拉過,被我們雇定了。我付了茶錢,還了胡琴,辭別三家村的青年們,坐上車子。油布遮蓋我面前,看不見雨景。我回味剛才的經驗,覺得胡琴這種樂器很有意思。鋼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數十百元一具。制造雖精,世間有幾人能夠享用呢?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小提琴之廣,也盡夠演奏尋常之小曲。雖然音色不比小提琴優美,裝配得法,其發音也還可聽。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間,其藝術陶冶的效果恐比學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呢。我離去三家村時,村里的青年們都送我上車,表示惜別。我也覺得有些兒依依。若沒有胡琴的因緣,三家村里的青年對于我這路人有何惜別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2)古語云:“樂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樂教師沒有實證過這句話,不料這天在這荒村中實證了。
8.簡要概括選文的意思。(3分)
9.“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里有之,裁縫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請分析這句話所用修辭及表達效果。(5分)
10.作者將胡琴和鋼琴、小提琴作比較,想說明什么?(4分)
11.畫線的句子(2)在全文的結構和內容上起什么作用?(4分)
(二)閱讀《風箏》選段,完成文后題目。(19分)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問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現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欺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輕松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松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么?”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12.分析“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運用了哪兩種表達方式?(2分)
13.分析第①段景物描寫的作用?(4分)
14.“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這幾句話有什么表達效果?(從描寫方法和作用兩方面回答)(6分)
15.文中的“我”為什么要毀壞小兄弟的風箏?作者在描寫當時的“我”時故意把自己寫得很粗暴,這又是為什么?
(4分)
16.“我”極力企求小兄弟的寬恕,表現了“我”怎樣的精神品質?(3分)
(三)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25分)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離村幾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許久,也不見那一行令我們欣喜的印跡。中午的時候,起了暴風雪,漫天的狂風,無邊的大雪,甸子上的積雪被風吹得像波濤一樣滾動,我和表弟躲在樹下,滿心的恐慌。
②過了近兩個小時,風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著往回趕。可走了好一會兒,發現周圍仍是無邊的雪原,雪雖然沒有剛才下得大,可我們的足跡還是很快被湮滅。我們心里一驚,知道是迷了路。本來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來時的腳印能引領我們回家。可是現在,周圍除了雪還是雪,沒有路。那些站著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樹。
③每走到一棵樹下,表弟便爬上樹去向遠處張望,可是這么大的暴風雪過后,很難見到村莊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跡都被大雪所埋沒。就這樣一路走著,心里焦急萬分,如果不能找到村莊,到天黑下來,等著我們的就是黑暗與寒冷,無疑是死路一條。我們一邊走一邊納悶,平時沒覺得甸子這么大,怎么周圍的村莊一個都看不見呢?我們本想朝著一個方向走,可是滿天風雪,根本無從辨別方向,只好憑著感覺朝某個方向不停地走。
④當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樹時,他大聲喊道:“哥,前邊的雪地上有個黑點!”我們精神一振,奮力邁著疲憊的雙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極深,一腳踩下去能沒掉整條腿,這讓我們提心吊膽,怕掉進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樹,我們離著那個黑點也越來越近,這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了。
10.作者將胡琴和鋼琴、小提琴作比較,想說明什么?(4分)
11.畫線的句子(2)在全文的結構和內容上起什么作用?(4分)
(二)閱讀《風箏》選段,完成文后題目。(19分)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問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現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欺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輕松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松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么?”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12.分析“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運用了哪兩種表達方式?(2分)
13.分析第①段景物描寫的作用?(4分)
14.“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這幾句話有什么表達效果?(從描寫方法和作用兩方面回答)(6分)
15.文中的“我”為什么要毀壞小兄弟的風箏?作者在描寫當時的“我”時故意把自己寫得很粗暴,這又是為什么?
(4分)
16.“我”極力企求小兄弟的寬恕,表現了“我”怎樣的精神品質?(3分)
(三)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25分)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離村幾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許久,也不見那一行令我們欣喜的印跡。中午的時候,起了暴風雪,漫天的狂風,無邊的大雪,甸子上的積雪被風吹得像波濤一樣滾動,我和表弟躲在樹下,滿心的恐慌。
②過了近兩個小時,風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著往回趕。可走了好一會兒,發現周圍仍是無邊的雪原,雪雖然沒有剛才下得大,可我們的足跡還是很快被湮滅。我們心里一驚,知道是迷了路。本來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來時的腳印能引領我們回家。可是現在,周圍除了雪還是雪,沒有路。那些站著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樹。
③每走到一棵樹下,表弟便爬上樹去向遠處張望,可是這么大的暴風雪過后,很難見到村莊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跡都被大雪所埋沒。就這樣一路走著,心里焦急萬分,如果不能找到村莊,到天黑下來,等著我們的就是黑暗與寒冷,無疑是死路一條。我們一邊走一邊納悶,平時沒覺得甸子這么大,怎么周圍的村莊一個都看不見呢?我們本想朝著一個方向走,可是滿天風雪,根本無從辨別方向,只好憑著感覺朝某個方向不停地走。
④當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樹時,他大聲喊道:“哥,前邊的雪地上有個黑點!”我們精神一振,奮力邁著疲憊的雙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極深,一腳踩下去能沒掉整條腿,這讓我們提心吊膽,怕掉進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樹,我們離著那個黑點也越來越近,這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了。
⑤終于走到了那個黑點所處的位置,卻原來是一口極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極,我心里忽然一動,說:“既然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聞言又來了精神,飛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樹,觀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見那邊有一縷縷的煙,可能是個村子!”我們立刻向那邊出發。當時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煙定是村莊的炊煙。又走了近一個小時,一個村子真的出現在視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們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著氣,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個村子,我們在老鄉家休息了一會兒,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幾里路的距離。想起來真是后怕,如果沒有那眼水井,我們也許真的會把命丟在無邊的雪野之上。當然內心也很震驚,那么猛烈的暴風雪,竟然封不住一個小小的井口!
⑦許多年以后,當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當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風雪再大,也無法鎖住心里的熱情。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能給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帶來希望!
(選自《聯誼報》,有改動)
17.結合全文,說說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為題的妙處。(4分)
18.根據提示,填充方框。(4分)
情節:突遇暴雪→→發現黑點→→發現村莊
心理:→焦急萬分→→失望之極→放下心來
19.結合語境,按要求品析語言。(6分)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樹,我們離著那個黑點也越來越近,這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了。(分別說說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