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論文關鍵詞:價值 知識經濟 知識價值論 勞動價值論 論文摘要: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知識的作用日益顯現,國內外一些經濟學者對傳統的經濟理論,包括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提出了質疑,甚至提出“知識價值論”。“勞動價值論”是科學的理論體系,是不能被取代的。在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價值論”的內容要不斷創新發展,應該樹立科學的認知觀。
論文關鍵詞:價值 知識經濟 知識價值論 勞動價值論 論文摘要: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知識的作用日益顯現,國內外一些經濟學者對傳統的經濟理論,包括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提出了質疑,甚至提出“知識價值論”。“勞動價值論”是科學的理論體系,是不能被取代的。在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價值論”的內容要不斷創新發展,應該樹立科學的認知觀。 目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知識
內容摘要: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 價值源泉 知識經濟
論文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石的勞動價值論受到了新的挑戰,然而勞動價值論和知識經濟并不沖突,勞動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而所謂知識價值論只是勞動價值論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外在表現。盡管如此,新時期勞動價值論的內涵仍需要在堅持其本質的前提下有所深化和發展,才能有助于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適應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 價值源泉 知識經濟
論文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石的勞動價值論受到了新的挑戰,然而勞動價值論和知識經濟并不沖突,勞動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而所謂知識價值論只是勞動價值論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外在表現。盡管如此,新時期勞動價值論的內涵仍需要在堅持其本質的前提下有所深化和發展,才能有助于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適應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作為其經濟理論的基石,產生于150多年前的工業經濟時代,是適應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的產物。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序言中所寫:”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以知識創新和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有人也因此對勞動價值論產生了質疑,提出了所謂的“知識價值論”等標新立異之說。那么,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認識新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價值論呢?
一、勞動價值論在知識經濟時代井未過時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批判的繼承了以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關于勞動創造價值”的思想,分析了商品的二因素—價值和使用價值,區分了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指出商品價值量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并提出了剩余價值理論。勞動價值理論的核心內容包括:第一,人類勞動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而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第二,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第三,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第四,相同的時間內復雜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是簡單勞動所創造價值的倍增,等等。其中第一點即勞動的二重性原理是這一理論的基礎,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勞動仍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因而勞動價值論與知識經濟并無矛盾。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創造價值”中的勞動并未限定為體力勞動。在定義抽象勞動時,馬克思指出:勞動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是人的腦、肌肉、神經、手等等的生產耗費。”可見,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是包含腦力勞動在內的,而并不局限于體力勞動。并且腦力勞動能轉化為多倍的體力勞動,創造更多的價值。而腦力勞動的產出最直接的體現是無形的知識。因而從表面上看,由于商品科技含量的被重視,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商品是非體力勞動的產物。尤其是.,無人工廠”的出現,更讓人們看到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是知識、科技的推動在起作用,誤認為勞動不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乃至出現”知識價值論”這樣的錯誤結論。人們狹隘的將勞動理所當然的理解為體力勞動,而忽視了知識的最終來源正是一般情況下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腦力勞動。
其次,知識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貢獻在于商品使用價值的生產及形成。”無形的知識財富必須作用于勞動力或勞動資料而間接的對生產發揮作用,而有形的知識產品必須通過勞動者的勞動才能實現價值的轉移。”在工業經濟時代,勞動和資本在使用價值的生產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在使用價值的創造中作用越來越大。它一方面通過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勞動技能的嫻熟,生產活動的集約化和統籌化,從而使相同勞動時間內的勞動耗費能轉化為更多的簡單勞動,創造更多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通過生產設備的革新、勞動工具的改進、生產工藝的提高,從客觀的生產條件上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在同樣的條件下生產出更多的使用價值。無論是哪一方面,知識本身都不能創造價值,而只是作用于勞動者或生產工具上,最終促進使用價值的生產。
最后,知識的最終來源仍是人類勞動。知識產生的物質基礎是人腦,是人類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產生、積累和總結的。人類在勞動過程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的經驗,并在解決生產過程遇到的問題中探索新的生產方法和技能,從而不斷推進技術的進步,而這又反過來促進了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知識并不能創造新價值,而只能轉移價值,能創造新價值的只有人類的活勞動.可見,知識推動使用價值的創造,而知識的發展又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因而,歸根結底人類勞動仍是知識的最終來源。
二、勞動價值論的內涵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深化
如前所述,勞動價值論不僅適用于工業經濟時代,而且同樣適用于知識經濟時代。但科學理論的本質特征是其與時俱進性,因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并不是終極真理,它同任何其它科學理論一樣都應隨著社會發展呈現的新特點和新問題不斷發展和完善,因此勞動價值論的內涵在知識經濟時代必然也必須在堅持其理論本質的前提下有所深化和拓展。
首先,勞動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但腦力勞動的比重明顯增大。《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對此己有論斷:”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的取決于動時間和己耗費的勞動量,……相反的取決于一般的科學水平和技術水平或者說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伴隨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單純的體力勞動在價值創造過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商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社會生產越來越多的依靠機器設備,機器生產越來越取代人力勞動,甚至出現了無人工廠。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腦力勞動,來創造適應現代化生產所需的機器和技術,腦力勞動為需要更少體力勞動耗費的機器生產提供了可能和動力。
內容摘要: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 知識經濟 創造性勞動 重復性勞動 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深刻揭示了資本剝奪剩余價值的本質。但是隨著創新型經濟在人類經濟活動中日益占據重要地位,有必要對創新性經濟的價值來源一一創造性勞動進行深入研究。本文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科學技術是創造性勞動的產品,并不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是創造性勞動。本文認為創造性勞動不同于復雜勞動,創造性勞動常常在極短的時間內耗費大量的勞動力,是一種難以換算為社會平均勞動時間的具有突發性與突變性特點的人類勞動,因此,應當在商品的勞動價值公式中增加創造性勞動的價值。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 知識經濟 創造性勞動 重復性勞動 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深刻揭示了資本剝奪剩余價值的本質。但是隨著創新型經濟在人類經濟活動中日益占據重要地位,有必要對創新性經濟的價值來源一
本文來自 精品文庫網(www.onqlf.tw),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