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教育案例
一、案例呈現
王某,初三(6)班學生,在校各方面表現均不佳,在家父母溺愛,霸道、自以為是。存在的問題:
(一)行為方面
王某行為習慣差,自我控制能力不佳。表現為經常違反課堂紀律,如上課吃東西,玩手機,上課時間與同學說話聊天,看課外書,不服從老師的管教甚至頂撞老師,為人自私霸道,經常欺負身邊的同學,使喚同學做這做那,稍不如意便拳腳相加,愛講哥們兒義氣,干預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并有早戀傾向,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持逆反心理,一律拒絕,不予接受,喜歡炫耀,留有怪異的頭發,多次反復教育無效。
(二)學習方面
由于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態度不夠自覺,所以學習成績較差,并且有不斷下滑的趨勢,經常性的擺出一副“破罐子破摔”勢頭,全然不顧及自己的學習,不但自己的學習態度不佳,反而影響班級其他同學的學習。
(三)性格方面
王某在家極少跟母親溝通交流,父親病中,母親忙于工作,但是對其又寵愛有加,導致該生唯我獨尊,霸氣十足,大大咧咧,不服管教,在家基本以他的意志為中心,父母對其的教育完全失去了主動性,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讓孩子牽著父母的鼻子走。在校成績很差,對老師有很強烈的敵對情緒。對同學霸道,自以為是,不拘小節,同學對他是敢怒而不敢言,大多數同學對他是畏而遠之。對老師的關愛或者是教育臵若罔聞,不接受批評,不愿意改正自己的缺點。
二、案例分析
針對王某的個性心理特點,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和同學的調查,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主要來源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影響、個人因素的影響,以及社會因素的影響等方面,尤其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一)家庭因素
首先,王某的家庭富有,父親病中不大教育孩子,教育的責任主要落在母親的頭上,母親的溺愛成就了王某有恃無恐,為人粗暴,為他獨尊的乖張性格特點。
其次,由于有性格的鋪路,所以該生的自制能力以及自力更生的能力較差,事事需要依靠別人的幫助才能完成,加上他霸道的性格特點,所以叫造就了他一種心理的不平衡,所以欺負同學變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總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過分的寵愛導致了王某在性格方面一定的扭曲,這也是他作為問題學生出現的一個根本原因。
(二)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
當今社會的發展,各種媒介的不良信息傳播也導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產生。學校的教育模式或者評價方式也是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
(三)個人因素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生理、心理發生劇變的時期。他們眼界開闊,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在增強。但同時他們的心智又是不成熟的,在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問題的暴露也就很自然了。但歸根到底,學生個人因素不是形成問題的關鍵,他們從根本上說只有先天氣質性格上的差異,他們還需要從外界的熏陶、教育中獲取自身成長的營養。他們中有的缺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理想追求;他們對學習缺少興趣,了無上進心;他們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又霸道;他們沒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等等,這些個人因素均與社會、家庭、學校的教育息息相關。
總之,問題學生問題的形成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社會的影響、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缺陷、學校教育的局限,加上孩子獨特的個性氣質都在對他們的成長發生著或小或大的影響,我們往往不知道孩子在成長的不同時段內,哪一個因素會起到更關鍵的作用,這也就增加了我們解決問題的難度。
三、轉化問題學生采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首先,坐下來談,而非站起來罵----允許你犯錯,并且欣然地接納他所犯的錯誤。
面對王某這樣的學生,我必須和他站在同一高度上。教育干脆,切中要害遠比拐彎繞角更適合他。逼他改變,不如引導他主動承擔,自愿改變。他表現的一方面是叛逆,一方面又不接受自己人生頹廢。這點正是教育他的切入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在一番談話后,他表示接受與我的交談,并把它所有的內心的想法都宛如是告知。
其次,原則外的原則
針對王某的早戀問題,我充分尊重學生感情,(盡管你認為那很幼稚)要中肯的角度分析,也別忘了剖析感情的陰暗呈現面,讓學生真正懂得處理感情。原則只有一個:盡量引導我的學生做合格的、健康的社會的人。
第三,關注學生動態,用心寵愛,學生會在你的理解和幫助中變化成長。真正做到真誠的鼓勵,良好的溝通。
及時發現他的轉變,及時鼓勵他在學校的一言一行中哪怕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進步,并及時與父母進行溝通,讓父母切實找準孩子平常的“閃光點”。
第四,持久的信任耐心的等待
任何一個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都不可能通過老師的一兩次談話,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兩周內改掉的,有些可能要幾個月,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有所長進。所以我從不對他短期內出現的屢犯屢改,屢改屢犯的現象喪失信心,給他一定的時間,冷靜耐心地與他一起分析原因,讓他感覺到老師時刻都在關注著他的成長和進步,老師會長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
四、教育效果與反思
經過近兩年多來的了解及教育,王某有了一定的進步,對學習的積極性正在提高,而且還訂立了中考的基本目標和任務,有了目標,成績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待人也開始變得比較隨和,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與父母的溝通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帶給我的啟示:
(一)問題學生也是學生,他們同樣有受教育,被關愛的權利,我們不能剝奪學生這種權利。只有我們心中有愛,才有拯救那些問題學生,幫助他們從問題中走出來。我們不能因為學生一時的問題,就否定他們的存在,或是忽視他們的存在。
(二)教育從了解開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其實“問題學生”并不像我們認為的有那么多問題。他們多數只是某一方面落后。
(三)自信,是問題學生進步的催化劑。教師們面對的差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學業,還有行為習慣、技能技巧,所以他需要的幫助很多很多,我們根本就來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彌補,只能給予他最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培養他的自尊自信。
(四)轉變“問題學生”需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問題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習慣已造成偏差定勢,要轉變并非易事;況且其轉變是反反復復的。為此,教師在轉變 “問題學生”的過程中,要充滿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時,教師在轉變過程中要有“四個心”,即對學生要有愛心,生活上要多關心,處理矛盾要當心,做思想工作要細心。
(五)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緊密結合,形成合力。“問題學生”的出現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他們的轉化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教師可及時通過家長收集和反饋信息,全面了解“問題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全盤掌握其動態和變化;同時,要求家長努力改善家庭環境,改進教育方法,與教師通力協作,盡快促使“問題學生”的根本轉變。
(六)教育學生要因人而異。學生品德過錯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不同,他們的年齡、性別、個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師應根據其過錯的程度和個性特點采取靈活的方式、方法進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論
總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過分的寵愛導致了王某在性格方面一定的扭曲,這也是他作為問題學生出現的一個根本原因。
(二)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
當今社會的發展,各種媒介的不良信息傳播也導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產生。學校的教育模式或者評價方式也是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
(三)個人因素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生理、心理發生劇變的時期。他們眼界開闊,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在增強。但同時他們的心智又是不成熟的,在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問題的暴露也就很自然了。但歸根到底,學生個人因素不是形成問題的關鍵,他們從根本上說只有先天氣質性格上的差異,他們還需要從外界的熏陶、教育中獲取自身成長的營養。他們中有的缺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理想追求;他們對學習缺少興趣,了無上進心;他們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又霸道;他們沒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等等,這些個人因素均與社會、家庭、學校的教育息息相關。
總之,問題學生問題的形成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社會的影響、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缺陷、學校教育的局限,加上孩子獨特的個性氣質都在對他們的成長發生著或小或大的影響,我們往往不知道孩子在成長的不同時段內,哪一個因素會起到更關鍵的作用,這也就增加了我們解決問題的難度。
三、轉化問題學生采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首先,坐下來談,而非站起來罵----允許你犯錯,并且欣然地接納他所犯的錯誤。
面對王某這樣的學生,我必須和他站在同一高度上。教育干脆,切中要害遠比拐彎繞角更適合他。逼他改變,不如引導他主動承擔,自愿改變。他表現的一方面是叛逆,一方面又不接受自己人生頹廢。這點正是教育他的切入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在一番談話后,他表示接受與我的交談,并把它所有的內心的想法都宛如是告知。
其次,原則外的原則
針對王某的早戀問題,我充分尊重學生感情,(盡管你認為那很幼稚)要中肯的角度分析,也別忘了剖析感情的陰暗呈現面,讓學生真正懂得處理感情。原則只有一個:盡量引導我的學生做合格的、健康的社會的人。
第三,關注學生動態,用心寵愛,學生會在你的理解和幫助中變化成長。真正做到真誠的鼓勵,良好的溝通。
及時發現他的轉變,及時鼓勵他在學校的一言一行中哪怕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進步,并及時與父母進行溝通,讓父母切實找準孩子平常的“閃光點”。
第四,持久的信任耐心的等待
任何一個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都不可能通過老師的一兩次談話,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兩周內改掉的,有些可能要幾個月,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有所長進。所以我從不對他短期內出現的屢犯屢改,屢改屢犯的現象喪失信心,給他一定的時間,冷靜耐心地與他一起分析原因,讓他感覺到老師時刻都在關注著他的成長和進步,老師會長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
四、教育效果與反思
經過近兩年多來的了解及教育,王某有了一定的進步,對學習的積極性正在提高,而且還訂立了中考的基本目標和任務,有了目標,成績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待人也開始變得比較隨和,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與父母的溝通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帶給我的啟示:
(一)問題學生也是學生,他們同樣有受教育,被關愛的權利,我們不能剝奪學生這種權利。只有我們心中有愛,才有拯救那些問題學生,幫助他們從問題中走出來。我們不能因為學生一時的問題,就否定他們的存在,或是忽視他們的存在。
(二)教育從了解開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其實“問題學生”并不像我們認為的有那么多問題。他們多數只是某一方面落后。
(三)自信,是問題學生進步的催化劑。教師們面對的差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學業,還有行為習慣、技能技巧,所以他需要的幫助很多很多,我們根本就來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彌補,只能給予他最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培養他的自尊自信。
(四)轉變“問題學生”需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問題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習慣已造成偏差定勢,要轉變并非易事;況且其轉變是反反復復的。為此,教師在轉變 “問題學生”的過程中,要充滿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時,教師在轉變過程中要有“四個心”,即對學生要有愛心,生活上要多關心,處理矛盾要當心,做思想工作要細心。
(五)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緊密結合,形成合力。“問題學生”的出現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他們的轉化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教師可及時通過家長收集和反饋信息,全面了解“問題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全盤掌握其動態和變化;同時,要求家長努力改善家庭環境,改進教育方法,與教師通力協作,盡快促使“問題學生”的根本轉變。
(六)教育學生要因人而異。學生品德過錯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不同,他們的年齡、性別、個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師應根據其過錯的程度和個性特點采取靈活的方式、方法進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論
第三,關注學生動態,用心寵愛,學生會在你的理解和幫助中變化成長。真正做到真誠的鼓勵,良好的溝通。
及時發現他的轉變,及時鼓勵他在學校的一言一行中哪怕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進步,并及時與父母進行溝通,讓父母切實找準孩子平常的“閃光點”。
第四,持久的信任耐心的等待
任何一個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都不可能通過老師的一兩次談話,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兩周內改掉的,有些可能要幾個月,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有所長進。所以我從不對他短期內出現的屢犯屢改,屢改屢犯的現象喪失信心,給他一定的時間,冷靜耐心地與他一起分析原因,讓他感覺到老師時刻都在關注著他的成長和進步,老師會長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
四、教育效果與反思
經過近兩年多來的了解及教育,王某有了一定的進步,對學習的積極性正在提高,而且還訂立了中考的基本目標和任務,有了目標,成績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待人也開始變得比較隨和,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與父母的溝通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帶給我的啟示:
(一)問題學生也是學生,他們同樣有受教育,被關愛的權利,我們不能剝奪學生這種權利。只有我們心中有愛,才有拯救那些問題學生,幫助他們從問題中走出來。我們不能因為學生一時的問題,就否定他們的存在,或是忽視他們的存在。
(二)教育從了解開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其實“問題學生”并不像我們認為的有那么多問題。他們多數只是某一方面落后。
(三)自信,是問題學生進步的催化劑。教師們面對的差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學業,還有行為習慣、技能技巧,所以他需要的幫助很多很多,我們根本就來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彌補,只能給予他最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培養他的自尊自信。
(四)轉變“問題學生”需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問題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習慣已造成偏差定勢,要轉變并非易事;況且其轉變是反反復復的。為此,教師在轉變 “問題學生”的過程中,要充滿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時,教師在轉變過程中要有“四個心”,即對學生要有愛心,生活上要多關心,處理矛盾要當心,做思想工作要細心。
(五)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緊密結合,形成合力。“問題學生”的出現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他們的轉化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教師可及時通過家長收集和反饋信息,全面了解“問題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全盤掌握其動態和變化;同時,要求家長努力改善家庭環境,改進教育方法,與教師通力協作,盡快促使“問題學生”的根本轉變。
(六)教育學生要因人而異。學生品德過錯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不同,他們的年齡、性別、個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師應根據其過錯的程度和個性特點采取靈活的方式、方法進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