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活動中幼兒審美情趣的培養自由活動中幼兒審美情趣的培養美育在幼兒期間主要是審美教育。所謂的審美教育就是要培養幼兒形成正確的理解美、感受美和評價美的觀點,使其能夠按照美的規律獲得全面發展。但受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的特點限制,他們還沒有能力從實質上感受美、理解美和評價美,這就要求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對幼兒的審美教育。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滲透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自由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如何在自由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是我在本學年中所進行的主要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創設環境引導幼兒感受美美的感受是人們對美的一種認識和反映,是通過人的感覺、知覺、聯想、思維、情感等心理活動而產生的一種對美的理解能力,感受美是理解美的前提。在自由活動中,我為幼兒先創設好環境。首先是為幼兒合理的劃分好場地。以前在自由活動時,幼兒一窩蜂地擠在教室里,
內容摘要:
開展泥塑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從小了解、接觸民間的文化藝術,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藝術審美教育,還可以促進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在過去的活動中,經常是由老師手把手地教,讓幼兒模仿學習、反復練習,老師的評價標準也是孩子捏得像不像,忽視了在指導造型的同時去引導、挖掘幼兒的自由想象、創造發明等真正能促進幼兒發展的寶貴因素。所以,我以此為突破口,深入探索了如何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使泥塑這一民間藝術與美術教育有機結合,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兒素質。
開展泥塑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從小了解、接觸民間的文化藝術,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藝術審美教育,還可以促進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在過去的活動中,經常是由老師手把手地教,讓幼兒模仿學習、反復練習,老師的評價標準也是孩子捏得像不像,忽視了在指導造型的同時去引導、挖掘幼兒的自由想象、創造發明等真正能促進幼兒發展的寶貴因素。所以,我以此為突破口,深入探索了如何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使泥塑這一民間藝術與美術教育有機結合,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兒素質。
剛開始孩子們對橡皮泥不是很了解,對它的興趣也不是很高,所以我們首先就從培養他們的興趣入手。在泥塑活動時,首先以游戲的口吻啟發幼兒:“這些泥團會變……你們變變看,它可以變成什么?”這時孩子們歡快、有序地動起手來,有的搓,有的團,有的捏。一會兒的功夫,泥團就變成了一個個生動形象的造型。孩子們歡呼雀躍著:“我的橡皮泥變成了大餅!”“我的橡皮泥變成了小蘿卜!”“我的橡皮泥變成了小湯圓!”……看著孩子們那驚喜的神情,我不禁贊嘆道:“你們真能干。”初次泥塑制作活動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泥塑活動的興趣,我抓住機會向他們進一步引導捏泥的技巧,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并對泥塑活動有了初步的概念。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但這一切都不能脫離觀察。因此,我還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觀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意無意地引導幼兒觀察他們感興趣的事和物。如“糖果”,活動之前我先讓孩子們觀察教室里面小朋友帶來的各種各樣的糖,引導他們從糖的不同包裝和糖的不同做法來進行觀察,小朋友一般都會感興趣。所以在進行捏泥的活動中小朋友捏出了各種形狀不一的糖果來,有棒棒糖,有包的糖……一團團色彩鮮艷的泥團,在孩子們手中要長就長,要短就短,要圓就圓……幼兒從靈巧的十指中體驗到了無窮的樂趣。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怎樣的環境就能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為了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我還帶孩子們去參觀了陶藝室,讓孩子們欣賞了大班哥哥姐姐的泥塑活動。在這輕松愉悅又充滿美感的環境中,激發了幼兒的創作靈感,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操作經驗。
陳老先生還說過:“游戲的直接用途雖只是尋求快樂,而間接的用處則更大。”在泥塑活動中我不失時機地以游戲形式向幼兒滲透感興趣的泥塑技能。在實踐中,我采取了泥塑活動游戲化的方法,讓幼兒覺得自己是在玩、在與橡皮泥做游戲。例如,在捏《我的動物朋友》時,我布置了一個有情節的動物園背景,我當飼養員,讓幼兒進行參觀,并根據幼兒的要求,捏出各種形態不同的動物,如熊貓、小貓、兔子等,使幼兒既感到新鮮,又產生了好奇的心理。在我的帶動下,幼兒爭著向我提出:“老師,小鴨子是怎樣捏的,你給我捏一個吧。”“老師,我想學捏小熊。”“老師,我想學捏小狗。”……看著幼兒求知欲如此強烈,我及時啟發他們:小動物都是什么樣的?你們仔細看一看,它們有哪些區別,又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要捏出形象、好看的小動物,一定要掌握幾個要點,揉團、捏扁、壓平,粘合時手要用點力。
幼兒泥塑活動設計淺議幼兒泥塑活動設計淺議《在泥塑活動中開發幼兒創造力的探索》是我園的市“九五”科研課題,在泥塑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力、鑒賞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是課題實施的目標。那么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這就要求我們在課題研究中不斷加強對教育活動設計的研究。幼兒園泥塑活動屬于美術活動的范疇,主要著眼于培養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積極的思考,主動的探索,在反復操作中逐漸形成知識和技能。那么如何引起幼兒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動設計方面多下功夫:首先,做好本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技能發展軌跡的調查。要作好調查首先就必須明確幼兒在某一特定的年齡階段其生活、心理的特點以及技能發展的軌跡。如:小班幼兒(3-4歲)主要是學習用團、撮、壓、等技能,使手腕與手指動作逐步靈活。而中班(4-5歲),則是掌握挖、折邊、粘接、抹光(使手指動作靈活),在小班的基礎上明顯
本文來自 精品文庫網(www.onqlf.tw),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